日期:2023-05-05 09:22:46 来源:科技日报
视觉中国供图
(资料图)
【教育助力基础研究②】
实习记者都芃
从事基础研究面临着挑战性大、回报不确定性高等问题,这就需要遴选出那些真正对基础研究有志趣的人才进行精心培养。基础研究的特点决定了其更加需要有兴趣热情、有远大志向的人才。
刘继安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
近日,全国各地约30所高校相继公布了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不久前,同样重点瞄准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的“中学生英才计划”在各地先后启动。开展十余年的“拔尖计划”也已升级至2.0阶段。
近年来,围绕基础研究,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基础研究人才选拔、培养水平显著提升。但面向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需求,如何尽快形成体系化、高层次的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机制,让更多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仍需要各方不断探索。
三大人才计划瞄准基础研究
2月底、3月初,在江苏、湖南、重庆等地,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拜师”仪式正在各大高校举行。“弟子”是来自25个城市、经过层层选拔的高一、高二学生,老师则是各大高校的著名科学家。这是2023年各地举行的“中学生英才计划”启动仪式。
“中学生英才计划”全称为“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是由中国科协和教育部于2013年共同组织实施的人才培养项目。据中国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学生英才计划”的主要任务是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在自然科学基础学科领域著名科学家的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进而发现一批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优秀中学生。基础学科是“中学生英才计划”的重点发力目标,培养学科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入选该项目的中学的高一、高二学生首先选好学科、导师进行报名,经过学科潜质测试、面试层层筛选后,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时间,进入到导师所在高校的实验室,接受导师及其团队的面对面指导。
在高等教育阶段,早在2009年,教育部就启动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即“拔尖计划”,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9所高校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为依托建立了一批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在高校内遴选出一批拔尖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培养模式上,不同高校各有特色。长期对“拔尖计划”进行追踪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刘继安认为,普遍来讲,“拔尖计划”各试点高校聚集了一批一流师资,形成了一流师资引领的教学和培养团队。为了促进拔尖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充分激发拔尖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力,各高校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外一流大学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开设有挑战性的课程,采取研讨课等小班化教学方式。2018年,教育部在“拔尖计划”前期探索的基础上,启动实施“拔尖计划”2.0版,进一步拓展范围、增加数量、提高质量、创新模式。
相比“拔尖计划”基于入校后二次选拔,开始于2020年的“强基计划”将选拔环节前置,在高考招生阶段,面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等基础学科,遴选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根据目前已公布的招生简章,大部分高校均对入选“强基计划”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资源倾斜。
上述三大人才计划只是我国加强基础研究领域人才培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部分高校也结合自身特色制定了面向基础研究领域的人才培养计划。
成果丰硕但需不断探索
诸多人才计划实施成果如何?刘继安表示,从跟踪数据来看,“拔尖计划”可以说成果丰硕。据官方2019年披露的数据显示,“拔尖计划”1.0阶段共培养本科生9800人,已毕业5500余人。其中,98%的毕业生继续攻读研究生,在基础学科和相关领域继续深造的比例达97%;首批500名“拔尖计划”博士毕业生中,已有40名学生获得世界一流大学教职。
“中学生英才计划”同样硕果累累。有400余名英才学生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SEF)等国际国内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中获奖,一大批学生入选“强基计划”“拔尖计划”,继续在基础学科领域深造。
虽然已取得显著成效,但要实现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水平也应不断提升。刘继安指出,如何更有效地甄选基础研究人才,并在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之间做好衔接培养,仍然需要各方进一步摸索。刘继安建议,培养拔尖人才的重点,首先在于甄别和筛选出具备天赋和发展潜力的学生,开辟特殊通道,为这些学生提供因材施教的环境和资源,支持引导和培养他们,使他们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同时刘继安也表示,可以考虑在中考、高考之外,为拔尖人才的选拔培养提供发展通道和路径,使他们的天赋不被埋没。但在基础教育阶段对特殊人才开辟特殊通道,容易引起对教育公平的质疑,因此科学设计和规范实施选拔机制,使二者之间做到有机平衡非常重要。
在基础教育阶段对拔尖人才进行识别、培养的“中学生英才计划”一直坚持非功利性原则,不与高考升学直接挂钩。中国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学生英才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同学们拓宽科学视野、培养科学志趣,尤其是培养学生持之以恒、专注思考的能力,以志趣为导向,使其沉心静气地成长为基础研究人才。
遴选有志趣的人才进行培养
以诺奖得主等为代表的拔尖人才是否有成长规律可循?刘继安坦承,在世界范围内,学界对于基础研究领域拔尖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存在局限。目前更多的是关注拔尖人才在个人品质、学术经历、师承关系等方面的共性特征。但从认知心理、学习科学、脑科学、人格品质与情感态度形成与发展视角来探究内外部因素对拔尖人才成长的影响机理的研究非常有限。
虽然目前尚未形成基础研究领域人才培养的“金科玉律”,但基于基础研究特点,其人才选拔培养可以进行一些创新尝试。刘继安认为,从事基础研究面临着挑战性大、回报不确定性高等问题,这就需要遴选出那些真正对基础研究有志趣的人才进行精心培养。“在诺奖得主的获奖感言中,绝大部分获奖者都会谈到兴趣对自身成长的作用。基础研究的特点决定了其更加需要有兴趣热情、有远大志向的人才。”同时她也表示,长周期培养是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模式,但是政策需要具有一定灵活性,比如设置合理的退出机制,使不适合从事基础研究的学子有其他选择和发展的机会,降低学生进入基础研究领域时的顾虑。
而从基础研究领域人才培养的过程来看,刘继安认为,导师制、个性化、国际化、跨学科、本博贯通长周期培养等对于人才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刘继安举例说,202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粒子物理实验装置(LHCb)国际合作组宣布发现3个新奇特态粒子,其中2个“四夸克态”强子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粒子物理实验团队主导发现,团队中两位本科生也作出了贡献。“导师指导下参与科研、个性化培养和国际化访学经历等,帮助‘拔尖计划’学生培养了学术志趣,扩宽了学术视野,提升了创新能力和理实结合能力。相信将来他们当中会涌现出一批领军人才。”刘继安说道。
标签:
下一篇: 最后一页
育拔尖人才,强基础研究根基
【全球速看料】【双生花 番外】不动的明王 其二十
柏诚股份:5月4日融资买入831.31万元,融资融券余额1.03亿元 全球微头条
热文:笔记本电脑显示屏不亮怎么办_笔记本电脑显示屏不亮
当前看点!起酥油是什么油回民能吃吗_起酥油是什么油
我国海拔最高特高压变电站主体开工建设 全球热点
OpenAI在2022年的亏损翻番至5.4亿美元 开发和人工成本高昂 看热讯
又是黑哨?CBA浙江1分险胜,2大名嘴痛批裁判,姚明你真该管管了_滚动
5月4日基金净值:信澳周期动力混合A最新净值1.4482,涨0.19%
读卡器读不出内存卡提示格式化了_读卡器读不出内存卡提示格式化_当前速递
上海将推进“有组织的科研”提升科技攻关效率
秦州区开展成品油双随机抽查工作
当前信息:假期余额告急?这些人延长放假!
今天打开个税APP,我直接人麻了!|世界热议
嘉应制药股东户数下降1.53%,户均持股15.61万元|全球快报
单个企业年度最高补助500万元!山东提出建立完善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补助机制 环球热讯
凯旺科技:截止2023年4月28日,公司股东人数为9822人(户)
世界最新:汉仪股份:AIGC技术暂时仅应用于公司字体产品设计
每日快看:TVB实力男星凭新剧出圈!与林峯同期出道,演尽反派角色惹人憎
招商伊敦将在合肥建计容面积10.3万平方米的保租房租赁社区
比亚迪宋Pro DM-i冠军版官图 外观造型变化较大
仅剩3到6个月!全球碳酸饮料可能面临断市?原因是…
世界今亮点!特斯拉车主五一抢充电桩,闹出人命了
上百种爆款PS笔刷,插画师,你真的不想拥有吗?
天邦食品:光大证券金阳光APP显示公司股票的停牌、公司可能被终止上市等事项均为不实信息 世界看点